|
【博山区】陶风流韵:财富的新起点 |
【boshanqu】2010-10-25发表: 陶风流韵:财富的新起点 “因时而动,顺势而为。”财富的开掘对时间和形势的判断必不可缺。近年来,博山区的好消息不断,而与之相适应的是,博山区决策层又提出了“陶风琉韵·休闲博山”的一系列发展思路。“中华陶琉文化城”花落 陶风流韵:财富的新起点“因时而动,顺势而为。”财富的开掘对时间和形势的判断必不可缺。近年来,博山区的好消息不断,而与之相适应的是,博山区决策层又提出了“陶风琉韵·休闲博山”的一系列发展思路。 “中华陶琉文化城”花落博山后,因其承载了博山人的梦想,陶琉文化产业不可避免地站在了博山新时代支柱产业的前沿,成为财富的新起点。而无法回避的是,技术和人才是陶琉文化产业的生存根本,这也是博山磅礴新战略的载体。 技术:从制造名城向创造名城转型 博 山是中国陶瓷琉璃的发源地之一,陶瓷琉璃不仅是博山制造的鼻祖,也是博山文化的象征。说起陶瓷琉璃,博山有着无法掩饰的喜悦——因为它创造了城市的财富和 骄傲。面对陶瓷琉璃,博山也有深入骨髓的痛楚——因为它给环境带来了污染和破坏。如今,博山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赶走污染,也以众志成城的姿态捍卫“中华陶琉 文化城”的美誉。 据了解,博山采取政府搭台、协会指导、企业跟进的形式,在传承中不断创新,积极引进新技术,研发新工艺,开发新产品,自主研发能力不断增强。博山区现有陶琉企业研发机构20个,其中省级研发中心2个,科研生产一体型工作室120余个。 近年来,博山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嫁接改造传统产业,实现技术装备改造、工艺水平提升、产品档次提高和生产成本降低,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提档升级。依托工陶、金晶、博航等骨干企业技术中心,联合省内外研发机构,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为纽带、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联盟”。 人才:博山陶琉破茧化蝶的关键 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的陶琉产业都陷入了人才青黄不接甚至后继无人的困境,在迫在眉睫之时,人才被博山放到了具有决定性因素的高度来对待。 博 山区悠久的陶琉产业生产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造就了一大批高级技术人才和熟练的技术工人,这在国内同行业中具有明显的优势。目前,博山区陶琉行业拥有国 家级艺术大师11人,省级艺术大师近50人,中级技术职称人员100余人,还有一大批默默奉献的民间老艺人和技术工人,为陶琉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提供了坚 实的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撑。 此 外,博山区大力培养、积极引进、合理使用各类人才,积极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陶琉人才队伍:依托山东福泰陶瓷有限公司青岛大学实践基地、美陶公司 山东艺术学院实习基地等,大力培养技术人才,注重科技创新,加强新产品设计和工艺创新能力,形成了陶琉产业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体系。鼓励企业采取招聘、 返聘科技顾问等方式,引进和培养一批产品研发、产品设计、管理营销等方面的高层次人才。充分发挥好陶琉大师的带动作用,鼓励大师领办、参办企业,加强大师 与大师的交流、大师与企业的联合、大师与技术工人的沟通,充分发挥人才优势,进一步激发产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识人者昌,用人者旺,育人者远,博山正在走出陶琉行业发展的怪圈,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特色崛起之路! ![]() “十一五”期间,博山区作为一个传统的老工业区,在转方式调结构和统筹城乡发展上成果喜人,三大产业迸发勃勃生机。实践正不断证明,博山区已经率先实现老工业区的转型突破,这也被外界解读为转调过程中的 >> |